
袁伟民的低调生活在晚年逐渐稳定,他居住在北京,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更多时间陪伴家人,过着平凡的日子。他的妻子郑沪英同样出身排球,早年效力江苏队,后来调入北京体育系统工作。儿子袁粒小时候几乎全靠母亲照料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,因为袁伟民工作繁忙,夫妻常常两地分居。一次儿子高烧住院,医生问父亲单位时妻子答不上来,这件事让他心里受到触动。退休后,他开始承担家务,帮妻子做饭、陪儿子聊天,但父子关系依旧略显疏远,交谈往往绕到体育话题,情感交流有限。他心知自己对家人有所亏欠,也试图在晚年弥补,但时间一去不复返。
然而,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。2009年,他出版了《袁伟民与体坛风云》,书中披露了许多体育圈内幕,立即引发热议。其中一章“申奥:深层的故事”,他虽未明说,但批评了国际奥委会中国籍委员何振梁在2001年主席选举中支持韩国候选人金云龙而非比利时人罗格,暗指此举险些影响北京申奥成功。舆论随即分化,一部分人认为袁伟民敢于直言,另一部分则认为他退休后闲着挑事。这场争论让他原本安静的晚年再度成为公众焦点。书中还提及其他体坛事件,如马家军兴奋剂问题,他曾顶住压力坚持原则;以及足球领域,他任足协主席时推动甲A联赛起步,但改革未深入,事后足球乱象频生,有人翻旧账指责他不作为。客观来看,袁伟民出身排球,对足球并不熟悉,加之体制问题复杂,非一人所能改变,晚年争议更多源于舆论偏见。2015年1月,何振梁病逝,袁伟民以老领导身份送上花圈,两人也算放下过往恩怨。如今他86岁,身体尚好,年轻时运动生涯留下的旧伤偶尔作痛,但心态依然乐观。
展开剩余63%回溯到他运动员与教练生涯,袁伟民作为运动员时期表现平平,却为后来的执教打下坚实基础。退役不久的1976年,他就担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。彼时,中国女排基础薄弱,在国际上鲜有名气。接手后,他注重科学训练与战术研究,逐步提升队伍整体水平。1981年,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上,中国女排首次夺冠,标志着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。随后,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次获胜,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更以3比0击败美国队,摘得奥运金牌,实现三连冠。这一时期被誉为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,袁伟民不仅带领队伍屡创佳绩,更塑造了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,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
在体育行政领域,他同样有所建树。1992年至1994年,他兼任中国足协主席,尝试推动足球改革,但因体制问题深厚,成效有限,后来足球发展每况愈下,引发部分舆论质疑。1994年,他出任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,1998年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,2000年4月18日担任局长,直至2004年12月9日退休。在局长任内,中国奥运成绩斐然:2000年悉尼奥运斩获28金,2004年雅典奥运夺得32金,稳固了体育强国地位。他管理风格严谨,强调纪律,但足球领域仍未有明显起色。
袁伟民的一生,可谓在运动员、教练、体育管理等多个领域留下深刻印记,同时也经历了争议与反思。他将精力奉献给国家体育事业,但晚年的低调生活中,也在努力弥补对家庭的亏欠。
发布于:福建省盛鼎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